我們常常聽到減重代謝手術,或者民間常說的減肥手術,其實認真來說,減重手術與代謝手術,這是兩個既有重疊但是又不同的概念,是因為肥胖與代謝症候群,有很多相關性與重疊的地方。
哪些人適合做減重代謝手術?
有三大族群的病人適合做減重代謝手術
第一大族群:病態性肥胖
你知道嗎?過度肥胖有可能是罹患了一種叫病態性肥胖的疾病!是因為生病導致體重越來越重,這時候可以藉由手術來恢復健康,這就叫做減重手術。
第二大族群:糖尿病、高血脂、部分高血壓等代謝症候群患者
有的人他可能很瘦,但被宣判有糖尿病,需要打胰島素才能控制;或者有高血脂,但即使吃了很高劑量的血脂藥,血脂依然降不下來;甚至是剛患高血壓一兩年,但始終調節不回來。這種時候可以經由醫師的評估,做一種胃腸道手術把血糖、血脂、血壓恢復到正常,這個就是偏向代謝手術的範圍。
第三大族群:對體態有嚴格要求者
有的人對於自己的體態要求得非常嚴格,可能因為職業的關係,像從事演藝事業的人員,可能有特定的目標需求,可以把這項手術當作是一個美容的想法。
所以就這三大族群的病人,可以去考慮是否要以手術介入,來得到想要達到的治療與目的。
開刀可以治療糖尿病!?
當年曾經有一群胃癌的病患,其中有些人有糖尿病,有些人沒有糖尿病。
在開完胃癌之後,卻發現有些原本有糖尿病的病患,在胃癌手術開完之後,糖尿病也跟著好了!當時很多科學家、醫學家就覺得很奇怪,為什麼明明是開胃癌,糖尿病卻跟著好了?
後來就藉由這個發現,慢慢衍生出有些腸胃道手術接合的結構,會造成腸泌素跟胰島素的重整跟改變,與升糖素之間達到調節血糖及血脂的目的,這是偏向代謝手術的範圍。
其實減重手術跟代謝手術,兩個看起來很像,圖畫起來也差不多,但是它必須經由專業的醫師評估,因為裡面的細節跟考量其實不大一樣。
譬如說,一位很瘦的病人,患有糖尿病但是他胰臟機能很好,他希望能開刀治療糖尿病,這時候雖然是做類似的手術,卻不需要讓他變得很瘦。
而有的人很胖,但他可能身體某些吸收蛋白的功能不良,在做繞道跟胃管的時候會有很多其他的考量在裡面,甚至跟他的年紀,之前是否有罹患過癌症等等都有相關。
因為這些都是會影響到後續的療效,治療的成果,甚至影響到病人一輩子的狀況。
減重代謝手術健保給付標準
依據健保署最新公告的減重代謝手術的適應症,已將病態性肥胖 BMI 往下調整,合乎健保給付者的規範如下(以下各項條件缺一不可)。
- 身體質量指數 BMI ≥ 37.5以上,或 BMI ≥ 32.5 合併有高危險併發症,如:高血壓、糖尿病、睡眠呼吸中止症等。
- 年齡 20 至 65 歲之間。
- 無其他內分泌疾病引起之病態性肥胖。
- 須減重門診滿半年(或門診相關佐證滿半年)及經運動及飲食控制半年以上,依然無法達成或維持減重成效的病患。
- 需精神科專科醫生會診,無主要精神疾病或藥物濫用者。
是否要做減重代謝手術,其實不是單看符不符合健保給付,健保所給付的東西是有限的,因為健保給付的年齡是 20 歲到 65 歲之間,但有些在這年齡層之外的病人,其實也有類似的問題,他們生病還是必須要治療,所以還是要看本身的疾病跟客觀條件,來判斷是否需要手術介入。
我常說肥胖其實是種病,它是萬病之源,而減重代謝手術常常不被當成一回事,意思是大家知道罹患癌症要積極治療、要開刀,但是卻有很多人卻沒有把病態性肥胖,或者是很厲害的代謝症候群,這種慢性在侵蝕你身體的這種狀況,去當成疾病來正視它。
還好現在醫療的進步,有越來越多好的方式,可以讓大家得到更好的人生,也希望大家不要諱疾忌醫,一旦覺得有問題,其實在台灣看醫生很方便,我們的團隊也都很親切,歡迎來討論看看,再來選擇對你最合宜的方式。
陳榮堅醫師
專長
癌症治療相關手術、減重代謝手術、腹部微創手術、乳房手術、甲狀腺手術、疝氣手術。
現任
- 美國外科學院院士(FACS)
- 敏盛綜合醫院微創手術中心執行長
- 敏盛綜合醫院經國總院一般外科主治醫師
- 癌症醫學會暨外科醫學會腫瘤外科專科指導醫師
- 台灣內視鏡外科醫學會專科指導醫師
- 臺北醫學大學兼任助理教授
- 元智大學兼任助理教授
- 台灣術後加速康復學會常務理事